# 第一节 企业及其形式
- 企业的概念
- 概念:企业是指从事商品的生产,流通或服务等活动,为满足社会需要进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承担风险,独立核算,具有法人资格的基本经济单位。
- 特征:
- 企业以价值增值作为其经济活动的目的
- 企业是从事商品生产和流通的经济组织
- 企业进行自主经营,独立核算和自负盈亏
- 现代企业的产生和发展
- 手工业生产时期 -> 工厂生产时期 -> 现代化企业生产时期
- 企业的类型
- 按所属经济部分分:农业企业、工业企业、金融企业、商业企业(简称农、工、金、商)
- 按生产力要素比重分:劳动力密集型企业、技术密集企业、知识密集企业、资源密集型企业
- 按经营规模分:大型企业、中型企业、小型企业
- 按财产构成和所负的法律责任分:
- 1.个体企业(独资企业):由业主个人出资兴办,由业主自己直接经营的企业。
- 2.合伙企业:由两个及以上的个人共同出资,通过签订协议而联合经营的企业。
- 3.公司制企业:由两个以上的出资者共同投资,依法组建,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三个突出特点:
- 1.公司制企业是法人
- 2.公司制企业实行有限责任制度(如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
- 3.公司制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
# 第二节 企业管理概述
管理的概念
- 管理的定义:管理是管理者或管理机构,在一定范围内,通过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工作。对组织的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和有效整合,以实现组织预定目标的动态过程。
- 管理的定义的四层含义:1、是一个动态过程;2、目的是达到组织的预定目标;3、载体是组织;4、核心是对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整合
- 形成管理活动的三个基本条件:1.要有管理的主体。2.要有管理的客体。3.要有管理的目的。
管理的职能
- 约法尔-“五职能论”: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
- 公认的职能是:计划、组织、领导、控制
- 1.计划职能
- a.含义:
对既定的目标进行具体安排,作为全体员工在一定时期内的行动纲领,并规定实现目标的途径,方法的管理活动。
- b.种类
- 长期计划(5 年以上),中期计划(1-5 年),短期计划(1 年以内)
- 战略计划和具体行动计划。战略计划:长期性,全局性,长远性。
- 综合计划,部门计划和具体项目计划。综合计划关系到全局性的工作。
- 指令性计划和指导性计划
- c.计划的内容和程序
- 1.分析和预测外部环境,内部条件和未来的变化趋势
- 2.制定中长期和近期目标
- 3.评价和选择可行性方案,进行决策
- 4.编制综合计划和各项专业计划(如生产计划,销售计划等)
- 5.检查计划的执行情况
- a.含义:
- 2.组织职能
- a.组织职能的含义及内容
是指为了有效地完成既定的计划,通过建立组织机构,确定职能,职责和职权,协调相互关系,合理配备和使用企业资源的管理活动。
- b.组织工作的基本原则
- 1.有效性原则
- 2.统一指挥原则
- 3.责权利相一致原则
- 4.集权与分权相结合原则
- 5.弹性原则
- 6.协调原则
- a.组织职能的含义及内容
- 3.领导职能
- a.领导的概念:
是领导者影响并感召个人和群体去追求某些目标的行为和过程。
- b.领导活动的内容
- 1.权利的形成和运用
- 2.指导
- 3.激励
- 4.沟通
- 5.协调
- 6.营造组织气氛,建设组织文化
- a.领导的概念:
- 4.控制职能
- a.控制的概念:
控制职能是指接受组织内外的有关信息,按既定的目标和标准对组织进行监督、检查、发现偏差,采取正确的措施使组织按照预定的计划进行,或适当地调整计划,已达到预期目标的管理活动
。 控制必不可少的原因:- 1.组织环境的不确定性
- 2.组织活动的复杂性
- 3.管理失误的不可避免性
- b.控制的方式
- 预先控制
- 现场控制。包括确立标准、收集信息、衡量绩效和纠正偏差等内容。
- 反馈控制
- a.控制的概念:
企业管理的概念
- 概念:是企业管理者或管理机构,为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通过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活动,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及其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和有效整合的动态过程。
- 企业管理的概念具有以下含义:
- 1.企业管理的目标是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
企业利益相关者包括:资本所有者、债权人、客户、供应商、政府和社会 - 2.企业管理就是对企业的资源进行合理配置的过程
- 3.企业管理的实施是通过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活动进行的
- 1.企业管理的目标是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
# 第三节 企业管理理论与实践的产生与发展
- 古典管理理论阶段(20 世纪初到 30 年代)
- 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科学管理之父”。
- 法约尔的管理过程理论,“管理过程理论之父”
- 韦伯的管理组织理论,“组织理论之父”
- 行为科学理论及管理理论丛林阶段(20 世纪 30 年代到 60 年代)
-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 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
- 麦克利兰的激励需求理论
- 麦格雷戈的“X 理论-Y 理论”
- 到 80 年代初发展为十一大不同学派,孔茨称其为“管理理论丛林”
- 彼得·德鲁克提出,“从本质上说,企业是一个增加价值,创造财富的组织”。
- 以战略管理,文化管理为主的阶段(20 世纪 60 年代中后期到 80 年代初)
- 波特的《竞争战略》
- 企业再造理论和实践的兴起(20 世纪 80 年代后期到 90 年代初期)
- 哈默和钱皮的《再造企业——管理革命的宣言书》
- 全球化和网络时代的企业管理(20 世纪 90 年代后期)
- 圣吉的《第五项修炼》
# 第四节 网络时代的企业环境
- 网络时代企业环境的变革
- 1.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日臻完善
- 2.经济的全球化
- 3.顾客的需求更加多样化和个性化
- 4.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
- 5.变革的速度越来越开
- 6.知识称为企业最重要的资本
- 网络时代企业面对的机遇
- 1.企业可以更好的满足顾客的个性化需求
- 2.企业可以降低交易成本
- 3.企业可以减少库存
- 4.企业可以使合作竞争战略更便利地实施
- 5.提高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能力
- 网络时代企业面对的挑战
- 1.企业面临日益激烈的竞争
- 2.顾客的权利大大增强
- 3.企业的整体盈利水平会降低
- 4.企业关键的成功因素会改变
- 5.企业资源配置的方式和界限将会发生重大变化
# 第五节 网络时代企业管理的变革
- 企业管理范围的扩展
- 1.网络企业管理
- 网络企业概念:网络企业是指在互联网上注册域名,建立网站,利用互联网进行商务活动的企业。
- 特点
- 1.网络企业所占的现实空间非常有限。除了计算机和网路互联设备,以及有限的工作人员所占用的工作空间外,不需要额外的现实空间。
- 2.网络企业是计算机和网络化的企业
- 3.网络企业是全天候运作的企业
- 4.网络企业是信息技术和信息产品应用型的企业
- 5.网络企业是高知识型的松散企业
- 2.企业的网络化管理
- 概念:是指企业前台资源(客户端)和后台资源(供货商及其内部资源)能够链接在一个网络平台上,使企业以最快的速度获取内、外部的信息,使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处于低成本、高效率的运作状态。
- 网络化管理包含以下含义:
- 1.企业实施网络化管理的目的是构建一个客户、供应商、企业员工共享的信息平台,提高管理水平,从而加快企业对客户需求的反应速度。
- 2.网络化管理包括对企业支持网络的管理,网络人才的管理、网络的安全防范管理等内容。
- 3.网络管理需要实施企业管理的根本变革。
- 3.更加重视以知识资本为核心的无形资本的管理
- 4.企业管理的范围拓展到整个供应链
- 客户关系管理(CRM)、供应链管理(SCM)成为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
- 1.网络企业管理
- 企业管理内容的创新
- 1.企业战略管理的创新
- 开发和培育核心能力成为企业战略管理的重点
- 企业竞争战略逐步转化为价值创新战略
- 2.企业组织管理的创新
- 实施企业再造
- 企业再造以顾客为中心,对业务流程、管理过程的重新认识思考和彻底的重新设计。
- 企业组织结构的变革
- 组织结构扁平化
- 组织柔性化。通过构建临时团队、突破部分的界限,为了特定的目标实现职能的重新组合。
- 组织虚拟化
- 组织网络化
- 企业将变为学习型组织
- 实施企业再造
- 3.网络营销成为营销管理的重要内容
- 4.敏捷制造成为企业生产运作管理最重要的方式
- 5.企业财务管理将向战略型、集成化方向发展
- 6.回归人本管理,重视人力资源管理
- 7.知识管理成为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
- 8.更加重视文化管理
- 1.企业战略管理的创新
- 企业管理方法和手段的创新
- 1.准时制(JIT)。基本思想是“只在需要的时候,按需要的量,生产所需的产品”,也就是追求一种无库存,或库存达到最小的生产系统。
- 2.制造资源计划(MRPII)。以企业资源优化配置,实现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的有机集成和提高企业整体水平为目标,以计划和控制为主线,面向企业产、供、销、财的现代化管理思想和方法。
- 3.并行工程(CE)。集成地、并行地设计产品及其相关的各种过程的系统方法。
- 4.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
- 5.企业资源计划(ERP)。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以实行企业内外资源优化配置,消除生产经营过程中一切无效的劳动和资源,实现信息流、物流、资金流和业务流的有机集成和提高客户满意度为目标,以计划与控制为主线,以网络和信息技术为平台,集客户、市场、销售、采购、计划、生产、财务、质量、服务、信息集成和业务流程重组等功能为一体,面向供应链管理的现代企业管理思想、方法和工具。
- 6.分销资源计划(DRP)
- 7.企业内部网和互联网(Intranet 和 Internet)
- 8.电子数据交换系统(EDI)
← 课程简介 第二章 企业战略管理 →